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第十一届科技节城建学部报道(三)——城市建设学部“第十九届博硕风采论坛”第三期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1-10-29   来源:     点击量:

10月27日晚上6点,城市建设学部“第十九届博硕风采论坛”第三期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线上召开。论坛主题为:“‘城’儒硕学,‘建’览博照”,城市建设学部副主任熊文、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肖劲松和王宇琛作分享报告

熊文老师围绕“人本街道实验室与大栅栏街区更新实践”为主题展开汇报。熊文老师基于自身研究成果,分析和讲解了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1.任何科学研究都要以人为本土木工程的建筑、城市规划的形态、建筑学的空间、交通工程的信息流等的研究要以人为中心否则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成果要落地实际应用,解决民生需求;2.研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例如,其团队做过的人本街道实验室,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实验室根据街道上安装的各种探头为防疫工作提供了详的数据,为防疫工作做出巨大的贡献才慢慢被人接受和理解3.要善于将人文情怀融入到科学研究中去。熊文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了自己阅读过得优秀书籍,以《再会老北京》为例讲解了书中作者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科研思路熊文老师鼓励同学们,热爱科研、热爱生活、从细微处观察生活,勇于开拓新的方向。

肖劲松同学着重分享了自己科研过程的感悟他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思维和学问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不要担心自己是“科研小白”,在广泛阅读文献的过程中,结合新时代、新特点,会发现前人的研究会存在一定的考虑不周或者与现实问题不适应性,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意义。研究生要提高问题意识重要性的认同感,增强提出问题的主观意愿和行为能力至关重要。他建议同学们要善于思考、敢于付诸行动。通过他的分享,同学们对于未来科研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王宇琛同学与国内外高校积极寻求合作,构建基于多位感知系统的城市公共空间评价体系,在北京市2个公共空间实验、推广、应用集合全球智慧助力城市有机更新。他学科交叉背景下的应用创新为主题展开汇报,表示研究生阶段一定要创新,不能拘泥于一个狭窄的方向要主动学习各种先进技术,以人为本,发挥自身优势,把所学专业知识用到实处;立足所学专业,助力国家健康发展,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通过他的分享,打开了同学们新的思路,同学们受益匪浅。

城市建设学部第十九届博硕风采论坛第三期圆满结束。通过老师和学长的分享,同学们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获得了启发,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在未来能够坚定理想信念,精益求精,追求创新,传承工匠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研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城市建设学部 

2021年10月29日